怎麼跟外國人變熟?(江湖一點訣)

香港長洲島碼頭


每次分享完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是:
「那,你有沒有什麼破冰的方法,可以跟外國人快速變成好朋友呢?」

嗯,其實我就連對台灣人,都沒有一套標準SOP,跟每個人都可以快速變好朋友了。

每個人,都是不一樣的,不是嗎?

哪裡有什麼方法可以「快速變成好朋友」呢?

不管跟哪一個國家的人相處,你都會遇到你喜歡的人,跟你不喜歡的人,你都會遇到合得來跟合不來的人,為什麼對「外國人」,就會想要跟他們"每個人"都變成好朋友呢?


不過,如果你問我,要怎麼跟外國人變朋友,(而不是快速變成好朋友),我自己倒是有一些經驗可以分享。


剛開始寫文章不久,就收到一個學妹的訊息,說她看到了「人助旅行」的照片,不確定我是不是她認識的那一位學姊。


這個學妹是以前系上的學妹,因為當時我們兩個都有參加國際學生交流活動,所以才有交集。畢業後就沒聯絡了。

在網路上偶遇,才知道她現在在香港當交換學生。

開心地相認之後,學妹說我的文章對她很有幫助!

給要出國當交換學生的建議 (1)─食物篇
給要出國當交換學生的建議 (2)─社交篇

沒想到我寫的東西對別人有用耶!

「怎麼說?香港跟歐洲應該不一樣啊。」我好奇地問。

「其實差不多耶,遇到很多歐洲人,
然後跟外國人有社交障礙 哈哈」 學妹說。

就連積極參與國際學生事務的學妹都有這樣的困擾!

我想了想,回想過去我都是怎麼跟這些外國學生變熟的呢... ...

後來我發現,不管是來台灣交換的外籍學生,還是我在國外認識的朋友,會變熟,其實我們都沒有特別做什麼耶... ...

很多人都覺得,外國人來台灣,一定要帶他們去吃好吃的,看有名的,玩新鮮的。

我一開始也會這樣耶,很怕招呼不周,怠慢了遠方來的嬌客,怕自己不夠熱情,沒辦法把台灣人最好的一面介紹給他們。有時候甚至卑微到像在討好。而且還會很想帶他們去看跟她們文化完全不一樣的東西,吃最有特色的台灣料理,完完全全就是以一個導遊的身分在接待他們。

久了之後,覺得好累喔。。。。。

而且這樣的方式,我根本沒有機會好好認識眼前這個人,幾次這樣大費周章的出遊後,甚至會不想要再跟對方出去,因為覺得會有壓力,好像一定要端出什麼新東西來才行。

回想起來,那些真的後來變成好朋友的,都沒有經歷過這一關耶 (因為我後來太懶了!)

沒想到意外的發現,這才是最好的方式!

這個方法就是我的江湖一點訣

邀他們去做一些你平常就會做的事就好了!

他們要是真的想看什麼特別的東西,他們自己會規畫。

要去吃中飯,就大方問他要不要一起吃,
即使你只是要吃巷子口老王水餃而不是鼎泰豐。

要去運動,就問他們要不要一起去,
即使只是在校園慢跑而不是去登玉山爬阿里山。

要去看展覽,也可以問問他有沒有興趣,
即使那是雷諾瓦展而他來自法國。

上禮拜辦公室來了一個山東人,

我說:「最近有一個展很棒,你有空的話可以去看看喔!」

那是室友工作的藝廊,最近在展來自澳洲與韓國的藝術家的作品

同事說:「他來台灣,應該比較想看故宮吧!而且從山東來,應該要帶他去吃一些餃子阿、麵類的才對啊!」

我覺得我好像看到以前的我。

後來我知道,為什麼以前的方法對我行不通了!

因為如此一來,對方永遠都是「外人」,你永遠把他當成跟你不一樣的人,所以你們走不進彼此的生活,自然沒有辦法變成朋友阿!

克羅埃西亞M來台灣的時候,我已經放棄「導遊式交流」一段時間了,對於跟陌生人展示友善跟熱情非常倦怠。

所以她到的第一天我也只是簡單陪她去買些生活用品,介紹附近生活機能而已。

通常... ... 我都會在第二天很積極地想要帶他們吃些特別的東西,或安排其他活動。可是那時候我就只是跟她說:

「妳把我電話記著,有什麼需要再打給我。」

其實外國人都會把自己照顧得很好,歐美的學生都很獨立,不太需要為他們安排,東南亞的學生也都有自己的僑友會幫忙,不太需要我們這些接待學生操心。

隔天,她傳簡訊問我「有空的話,要不要一起吃晚餐呢?」

我吃東西其實很麻煩,不過如果她不介意的話,那就一起吧!

我走到她宿舍門口,問她想吃什麼:

「恩... ... 我吃的東西很複雜,首先,我不吃肉但是我吃魚,魚的話只吃鮭魚跟鮪魚,海鮮我不吃,再來我對小麥過敏,所以任何小麥製品我都不能吃。太人工的東西我也不吃。」她一點都沒有覺得這樣對別人會很困擾的不好意思。

我聽完大笑,「太好了,剛好我也吃素!」

我覺得我們兩個應該從那時候開始就知道彼此很合了。

因為兩個都很難搞又很龜毛個性又古怪。

之後我常常要去吃飯,又是一個人的時候,都會問她要不要去,我也從來沒有刻意帶她到任何名店,而且偶爾她也會跟我說她發現了哪間素食店,我們就會一起去,如果不小心發現不知名的小店,兩個就會開心很久。

因為這樣很日常的相處,我們變成了彼此都很熟稔的朋友,我們聊彼此的食物哲學,發現意外地貼近,聊求學過程、聊生活態度、聊家庭、聊未來、聊感情、聊剛剛在路上遇到的男生... ... 就是平常你會跟朋友聊的話題。


其實那天M第一次約我去吃飯,還有一個意外的小插曲。

因為小女子我孤陋寡聞,不知道小麥製品有什麼,只知道麵包阿什麼的大概是小麥製的。於是帶她去吃「麵」!問老闆,老闆也說麵就是麵粉做的阿,哪有小麥!

晚上回家覺得還是不安心,上網查了一下才知道麵是小麥做的!超白癡的!可是我那時候沒有她的電話,也不知道她住幾號房,完完全全沒有辦法連絡她。

我一直想到達文西密碼裡,有一個人因為對花生過敏,就被人家暗算讓他吃下含花生粉的東西,就死掉了!很擔心M會在來台灣的第一天就死在這裡。

我寫了一封email給M,跟她說如果她有任何不舒服,我晚上可以帶她去掛急診。我真的超怕她死掉的,一直擔心她來台灣第一天就發生這種悲劇,而且萬一要是屍體解剖化驗,一定知道她生前吃了小麥,然後追蹤的話一定很快就知道是我了!讓我一整個晚上都睡不好!

隔天一大早收到她的email,她說她沒事,只是有一點點腸胃不適,我才鬆了一口氣,下次見面,趕緊教了她一些實用的飲食方面的中文!

那一次之後,我也開始會注意食物的原物料,知道自己到底吃的是什麼!

到了歐洲,德國P常常有事沒事就打來問我等等下課要不要一起喝一杯。天氣好就問要不要一起去公園野餐,有時間就會約著一起去慢跑。也是透過這樣的相處,讓彼此的生活變得很靠近。

當時的語言交換是一個捷克人,我們兩個都喜歡看展,歐洲的展覽都很便宜,尤其是學生票,而且也不需要像台灣這樣排隊人擠人,所以只要有新的展,他就會問我要不要一起去看,看完就會在附近找個露天咖啡座,一起吃冰淇淋聊天聊藝術。

到斯洛伐克找楊過時,他也只是帶我去他們例行的劍術練習,練習完之後再一起去他們每次都會去的茶屋,喝完茶,跟著他們的慣例去抽水煙。有時候一整個下午,我們哪也不去,就在家裡做珠寶飾品設計,這也是他平常就會做的事啊!

到了芬蘭,M帶我去森林裡遛狗、去拜訪她小學的朋友、去森林砍樹、去圖書館借書、過Vappu五月節... ...

都是他們本來就會做的事阿。相處起來輕鬆又自然!兩邊都沒壓力。

而我發現這樣子的相處,或是這種在對方生活中的旅行,反而看到更多、體驗更多、思考得更多。

也是因為有這樣子的友情基礎,所以當他們邀我去他們家的時候,也就更熱情地把我介紹給他們的親友,更想要把他們覺得特別的東西介紹給我。

第二次去德國時,P還自己製作了一本手冊,安排了五天四夜的行程,開車帶我們遊歷德國西北部的重點城市。

很多人都說,他們到國外,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打不進外國人的圈子,東方人跟西方人不知怎麼的格格不入。

對於我可以跟他們相處自若,感到很訝異。

但其實我沒有什麼祕密阿。

不用刻意約或創造什麼機會。
就是做你自己,邀他們去做妳平常就會做的事就好了。

會變熟,就是得一起建立起生活中的慣例。不管跟誰都一樣!

帶他們做特別的事情之前,先帶他們做不特別的事吧!

在不特別的平凡小事情中,培養出友誼,等到你確定這個人是值得你花時間為他付出的朋友,再為他付出,是不是會更公平一點呢?

不用覺得不帶他去哪裡沒有盡到地主之誼,對不起他們。你沒有欠他們什麼也沒有義務要照顧他們或當他們的導遊。

做你自己就好,做你平常會做的事就好。



大家都說出國就是要體驗不同的文化,但,文化就在生活裡,不是嗎?

記得 在生活中旅行,在旅行中生活。


和M的家人一起在家裡吃飯


和M的朋友一起煮飯、游泳



請把外國人當人看 - Treat Foreigners Equally

如果有外國朋友來台灣玩, 
你(妳)會帶他們去著名景點玩? 
還是帶他們去你最熟悉的成長環境看看, 
讓他們更了解"你"到底是誰呢? 

Video credits Stopkiddin' Studio (不要鬧工作室)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TOPKIDDINSTUDIO